2025年5月15日,著名学术期刊《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植被结构功能与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河湖水系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筹)/高原湖泊生态与治理研究院苏豪杰课题组成果“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loss of sharks?”

图1 营养级联的原因、机制和后果。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营养不匹配,使历史上同步的捕食者-猎物关系解偶联。这些错配通过两个主要途径触发营养级联反应:密度介导的(消费性)和性状介导的(非消费性)间接相互作用。营养级联可以用作调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服务的管理工具
顶级捕食者(如白鲨)衰退引发的营养级联效应对海洋生态系统有深远影响。以南非福尔斯湾为例,白鲨数量锐减导致中营养级捕食者(海豹、七鳃鲨)激增,而其猎物鱼类则显著减少,揭示了自上而下的生态调控机制(Hammerschlag et al., 2025)。气候变暖、富营养化等环境压力可能会加剧捕食者-猎物关系时空解耦,导致营养级间的捕食关系发生错配,进而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深远影响(图1)。研究强调,除传统密度介导的捕食效应外,非消费性行为调控同样主导级联效应,即顶端捕食者可通过“恐惧效应”间接调控猎物行为,如黄石公园中,狼群重新引入使马鹿避开河谷地带,间接促进了河岸植被恢复。研究进一步指出,整合营养级联理论可优化生态管理,例如通过生物操纵调控食物链,从而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该研究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了实证依据,揭示了人类世背景下生态调控的复杂性,强调长期监测和整合生物性状数据对优化管理策略的重要性,为理解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级联后果及设计弹性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框架与方法论启示。
云南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单位,苏豪杰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合作的共同通讯作者还包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周礼斌副研究员等。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371644)资助。
论文信息:Su, H. et al. (2025)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loss of sharks? Trends Ecol. Evol. https://doi.org/10.1016/j.tree.2025.04.012